台南鋼琴酒吧工作經紀公司多年來專營高雄、台南酒吧許多就業上班資訊、假日兼差、晚上打工、台北六條通日式酒吧、舞廳小姐兼職口碑優良值得信賴。提起澳門,第一印象往往是紙醉金迷的博彩業,以及影視劇中毗鄰香港、風光獨好的彈丸之地。然而今天,我更想說說在記憶中被私有化的澳門,作為個體的“我”對這座城的印象。
聞一多與《七子之歌》
說起對澳門的印象,最初的最初,當然要源于那首20世紀末街知巷聞的《七子之歌澳門》︰“你可知‘MACAU’不是我真姓?我離開你太久了,母親!”女童稚嫩的嗓音聲聲呼喚著久別的“母親”,听來叫人胸口一熱。
這也是童年我弟最喜歡的兩首保留曲目之一,另一首是京劇《海港》。大概四五歲時,在後海那塊的宋慶齡故居一個兒童歌唱比賽上,我弟在台上憋著紅撲撲的臉,用盡力氣地嘶吼“大吊車真厲害”的場景,我到現在仍然記憶猶新。千萬別問我,為什麼比我還小一歲的弟弟特別愛歌唱回歸祖國和樣板戲,我也搞不明白。
作文題目好像叫《牽手》。在機場,她送別爸爸,爸爸的大手牽著她的小手,她不舍得松開爸爸的手卻又不得不看著爸爸離開家去工作。班長的爸爸在澳門工作,很忙,一年大概才回來一兩次,每次只能陪伴她很短的時間。在我心中活潑開朗,學習好、體育好什麼都好的班長,我從沒見過這樣子的她。听著老師念作文的時候,她把頭放得很低,眼楮眨巴眨巴地閃著光。
澳門機場
我從小沒離開過北京,沒離開過家,父母也都沒離開過我,我不懂離愁。
那時的我既不懂澳門闊別500年重回祖國懷抱之于我們的意義,也不懂“子曰父母在,不遠游”的諄諄教導,更不懂想念被放于指尖的重量。後來那堂課上,有人唱起了甦芮的《牽手》,這首幾乎和我們一樣年紀的歌曲︰“因為愛著你的愛/因為夢著你的夢/所以悲傷著你的悲傷/幸福著你的幸福……所以牽了手的手/來生還要一起走。”
如今班長好像去法國留學了,自從畢業後我們也即將十年未見了。我還記得12月18是她的生日,祝她生日快樂。
澳門大學
大學畢業,我從天津回到北京,對床的舍友則申請到了澳門大學的國際關系和公共政策專業,老家福建的她終于拋棄了對雪的執念,重新回到了南方。作為被校長帶的學生之一,她繼續發揚其學霸精神研究著澳門的古今文化與城市發展。
我對澳門的印象變得更具體了,慢慢開始具象化為她的朋友圈。今天游覽澳門大學校園的心得體驗,明天去了哪個影視劇中經常出鏡的景點,後天大快朵頤了一番非常解饞……諸如此類,似乎澳門的生活節奏就是這樣的慢條斯理。
于是,我下定決心去澳門找她玩。可惜,剛參加工作的我沒有假期,只好利用過年的時間到澳門一游,然而這個時候同學也回到老過年去了。
無意間闖入的澳門市集
凌晨不到五點,睡眼惺忪地打了車往首都機場趕,從香港一路波折地坐船來到澳門時,已經是下午的光景了。我和朋友放下行李,本來想趁來得及再去趟威尼斯人,結果出門不久就迷路了,索性放棄目的地,一邊覓食,一邊隨意地游蕩。
不覺間,走進了當地人的市集。這市集狹窄又曲折地生長在兩側的民居間,掛在攤上的臘味隨處可見,地面並不比老北京以前的菜市場要干淨多少,而且也充滿著吆喝聲與還價聲。這里的煙火氣,或者說得文雅點兒,充滿了澳門人濃郁的生活氣息。左顧右盼間,來不及停留,一條不太長的街,走著走著便走出去了。回酒店的路上,遇到很多女士捧著一大把鮮花,我和朋友羨慕得交頭接耳地贊嘆起來,以至于回到北京後,我總想在街邊買一捧花回家,但苦于現在的北京變得越來越“干淨”和“清爽”。積水潭橋下有一個拿著塑料箱賣花的小哥,我已經很久沒有看見他了。
晚上回到酒店,困得七葷八素的我沾枕頭就睡著了。
澳門大炮台飄揚的特區旗 @邸丹彤
早上八點出門吃早飯,大多店面都還沒開門,隨口走進巷尾的一家小店,點了菠蘿油和燕麥粥跟當地的大爺一起吃早茶。電視在小店的右上角,人們一面听著電視的聲兒,一面翻著報紙,這就算開啟了一天。九點來到大炮台,慢慢往上爬,遇到很多晨練的年輕人。設想在北京,九點的晨練簡直不可想象,這個時間點我們不是已經坐在了辦公室,就是在去上班的路上了。普通澳門人的日子確實有一種細水長流的味道。
澳門威尼斯人與內部的賭場
去威尼斯人那天,也許是扎了兩個辮子的緣故,已然24歲的我站在賭場樓梯口竟然被攔著沒讓進,查驗證件後才被放行。到了賭場內部,抱著錢包巡視了好幾圈,看著賭桌上的人一個個屏氣凝神地盯著荷官,我還是沒敢下注,打道回了府。邁出大門後,面對著碧波蕩漾俊秀青山,我覺得自己還是更適合做一個觀光客。
大三巴牌坊 @邸丹彤
年三十兒我在澳門。
本來和朋友計劃去吃一頓餃子,然後回來看春晚。結果看完小小的一朵金蓮花後,走上大街,根本沒有一家開張營業的餃子館。最後尋覓來尋覓去,選擇吃了一家日料,沒有餃子就吃個面條湊合湊合吧。
服務員大概也很意外我們幾個三十兒晚上九點還到訪的客人。當我們推門進去的時候,他們正聚在一樓吃飯,以十分詫異的目光看著我們幾秒後,其中一個小姐姐起身領著我們上了二樓的包間。我們一人點了一碗烏冬面,味道很不錯,小姐姐很周到地一直給我們添熱水、加菜,以至于讓人心里十分過意不去,總覺得我們叨擾了人家過年。後來她索性和我們聊了起來,我猜她也不是本地人,否則話語里的鄉情怎麼會如此濃郁?一碗面條吃了快一個小時,領走前,小姐姐詳盡地告訴我們該如何坐車才能回酒店,要過個馬路,坐幾路車,需要多少零錢,事無巨細。
暮色中的金蓮花與找地吃飯時遇到的“海立方” @邸丹彤
直到我離開澳門抵達香港時,我便更能感受到這座城市坊間巷子中慢條斯理的生活節奏。放緩的步調,不僅緊緊包裹住曾經或仍然在澳門居住、生活著的人們,也對到訪者釋放出潛移默化的影響力,這是一種溫暖而善意的示好。
一個個人組成了家,一個個家組成了國。感恩澳門回歸祖國18載,澳門之于祖國更像是“吾家有女初長成”。
何日有幸再做客?不知道我與澳門,我們與澳門之間,還會有哪些小美好值得相遇?
說字解水澳
關于“澳”字我們有什麼要了解的知識?
點擊今日次條推送一探究竟吧!